唐招提寺

連接著過去、現在與未來

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唐招提寺,是日本律宗的總本山。一千二百五十多年前,為了幫助日本建立授戒制度,應邀東渡的唐朝僧人鑒真就在此地圓寂,遷化成為日本的沃土。

就在鑒真踏足日本後僅一年多(755年),安祿山叛變,率軍攻破潼關,長安失陷,京城付之一炬,盛唐的基業開始走下坡。而與故鄉分隔七千公里海路的鑒真,則在758年受到日本宮廷鬥爭波及後,在弟子的勸請下著手創建唐招提寺。不過,正如之前的文章提及,通過現代的「年輪年代法」檢測後,專家推斷該寺的主要建築物——金堂應建於鑒真圓寂之後。不過,這無損日本人民對鑒真的愛戴。受到其堅毅不拔的精神所感動,從鑒真創建的唐招提寺,以至他從中國帶到日本的唐代物品,一直被視為國寶,受到悉心的呵護。

眾所周知,日本是一個經常發生地震的國家,這麼多年來,唐招提寺金堂就經歷過四次大修。它們分別在文永七年(1270年)、元亨三年(1323年)、元祿六至七年(1693至1694年),以及明治三十一至三十二年(西元1898至1899年)進行。1995年,阪神淡路大地震導致金堂三十六根立柱出現不同程度的傾斜,而頂柱還嚴重偏移原位達十二厘米之多。如果再不進行修復的話,恐怕整座金堂再也撐不下去。無巧不成話,該寺在1998年被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,正值在地震過後的民生設施修復工作也大致完成。同年,奈良縣成立專責委員會,開始對唐招提寺金堂進行長達兩年的詳細研究。基於研究結果,政府傾盡全國頂級工匠,在2000年對唐招提寺實施「平成十年大修」。

大虹樑是金堂的關鍵建構,它肩負了千多年來撐住整座金堂的重任,也盛載著人們對鑒真的無限思憶。不論在物質上還是在精神上,其價值都是彌足珍貴。故此,修復工程必須極力避免對它施加有別於過去的受力。在處理這個問題時,講求效率的人也許會問,既然要大費周章來重用這些古木,何不換上新木呢?試想想,如果捨棄了原有的古木,那就根本不必修復了,還何來古代建築的文化價值呢?

金堂解體後,修復人員驚訝地發現,在三百八十根椽子中,九成仍然是初建時期的古木。由於每根木材都包含著重要的歷史訊息,所以木匠都恪守過去四次大修的原則,儘量採用原有的木材,使古木的生命得以發揮到極致。因此,木匠小心翼翼地把已枯槁得不能再用的木頭鋸掉,然後以「木榫對接法」,把古木與新木接合起來。當然,要做到接口毫無縫隙確實有難度。當木匠把解體的木材重新歸位時,整體尺寸多於原件,僅為了兩毫米的誤差,木匠便用了兩天的時間去收緊。結果,整座金堂的三十六根立柱中,就只有一根換成全新的。整項工程沿用舊有的木材比率達到百分之七十以上。

「平成十年大修」在2009年十月結束,重現了唐招提寺金堂初建時的風采。值得注意的是,金堂正面由八根圓柱組成、間隔規則、一列排開的廊柱,是一種非常罕見的古代建築式樣,一直從奈良時代保留至今。

為了讓後人知道這次修復工程是如何完成,木匠把用過的工具與材料都收藏在屋頂。另外,金堂後面的講堂亦展覽著「平成十年大修」的點滴。所有參與是次修復工程的工匠,與過去四次大修的工匠一樣,都費盡心思要將前人建好的東西盡力保存,為的就是要將最寶貴的東西傳給後代。工匠努力不懈,個個都希望能讓唐招提寺再屹立另一個千年。這份使命感,與鑒真排除萬難、誓要東渡弘法傳戒的精神不相伯仲。

由古木與新木接合而成的立柱,既是新造的,也是舊有的;今日重新矗立的唐招提寺,既是現代的,也是古代的。至今仍保留著唐式建築風格的唐招提寺,是連接著過去、現在與未來的文化傳承標記。

轉載自:https://yikjy.blogspot.com/2018/10/3.html

39
0
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?
幫助我們改善 JapanTravel.com
回饋意見

請留言

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!

Your feedback has been sent.